Airborne

【看电影学摄影】电影的构图、色彩与光影(综述)

Terry F:

前言:相信大家曾被电影画面感动,想要拍摄一样的摄影大片。
电影里有许多值得摄影师学习的知识,我将在这一系列的教程中尽力为大家详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学摄影,真的可行么?似乎在我们眼中,摄影与电影的功能完全不同,除了纯艺术领域的作品,前者主要服务于生活留念以及充实新闻内容的素材,而后者则更多是作为娱乐消遣进入我们的生活。


【本教程为系列课,本篇为综述,课程将持续更新,详细讲解光影、色彩以及构图】


图示来源:网络


但是从本质上来看,电影无非就是一系列静态的摄影照片组成的动态画面。两者在性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摄影使用静态画面进行表达的方式自由度较高,不论是抽象派还是堪的派,或者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都可以成为完整的作品,但是依赖动态画面的电影则在创意和手段上受着各种各样的约束,缺少一些元素或者内容则不成电影。或许在这个特点之上,我们可以将电影视为摄影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


不过也正是由于电影制作难度远高于摄影师拍照,它需要高额的投资、庞大的专业团队以及资深导演来确保影片质量,这也赋予了电影极高的门槛,让电影所呈现出来的画面十分专业和严谨,对内容和情绪的表达也更加精确。


这些特点也正是“教科书”所具备的。让尚处在提升阶段的摄影师在电影中学习摄影知识也是十分妥当的方法,大多数成功电影的构图、光影以及色彩,都如教科书一般完美,都可以成为摄影师学习的典范。



在此之前我做过一个分析《银翼杀手2049》电影色彩的视频教程。简单地谈了一下那部电影里有哪些配色方法可以挪用到摄影中来。虽然举例的画面不多,但是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我保存了一百多张电影截图,每一张截图都值得从不同角度大书特书。而以我对电影和摄影肤浅的知识来看,这些见解也只是冰山一角。那么在今天的课程里,就让我们聊一聊电影能够教给摄影师哪些有用的知识吧。


--------------------------


 1. 构图


许多电影在构图上可谓十分严谨。许多成功电影在构图上可谓做到了每一帧都有理有据。这里用一个很常见的手法来进行讲解。在《银翼杀手2049》中,大量场景都巧妙地运用了消失点这个概念。



所谓消失点并不单纯是画面中的点,而是线条由近到远消失在画面内某一处的透视现象。利用好线条的这种特征可以让画面充满景深和立体感。



实际构图中,消失点需要和其他元素合理搭配才能产生强烈的效果。


下图中,建筑物内部的线条消失在画面左边的黑暗中,三个人物的站位也和线条走向保持一致,呈现出由大到小、由近到远、从右到左的排列顺序。让观众顺着线条把注意力放在最远端的人物身上



下面这个场景也运用了同样的处理方式。两个人物和远处的门形成了三个点,与房间里的线条和谐相处。当然这一次导演不希望大家盯着远处的门不放,因此门的颜色和墙壁一致,降低了存在感,只是作为消失点的区域存在于背景中。



下图这个场景也是如此。将消失点置于画面的一端,近处的主角和远处的人群顺着灯光产生的线条方向分布,让画面纵深感十分强烈。



在摄影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电影里的方法,在合适的场景内寻找消失点,并将消失点置于合适的位置,展现场景的纵深。我拍摄的下面两张图都用到了这个构图技巧。


 


第一张风景图,调整相机高度,让两条铁轨产生的线条指向画面中心位置的隧道。



第二张是环境人像,人物作为主体同样出现在画面靠近中心的位置,栅栏以及水面形成的曲线同样可以制造消失点,让人物出现在消失点的位置,可以让线条引导视线走向,突出主体的地位。



除了消失点的运用,电影中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探寻的构图方式,譬如画面中各个元素的平衡,以及将人物放在边缘或者角落的极端构图方式。这些内容都会在之后的课程里逐一展开。


------------------------


 2. 光与影


光影能在电影中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表达各种情绪,巧妙对光影进行布置,可以让场景和人物更加立体,也能增加氛围。电影中的布光方式在摄影中也有着同样的作用。我们不妨以《海蒂与爷爷》这部电影中的布光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之所以选择这部电影,是因为其中布光简洁有效,同时非常细腻,以至于难以察觉人造光对画面的影响。


下图看似只是简单的室内场景,画面中间靠右窗外射进来的温和的阳光照亮了室内,也衬托出了人物的轮廓。但是实际上当镜头、主体与光源成一直线排列的时候,主体会挡住光源而完全成为黑影。



虽然在某些场景下,剪影的确别有一番风味,但是当环境在光照下十分立体的时候,主体倘若变成剪影了,就会导致地位下降,也不能很好地融入环境。



但是仔细观察一下电影画面,人物并没有变成剪影,反而在左侧出现了轮廓光,十分立体,也在画面中偏暗的区域凸现出来。或许细心的人已经发现了人物的影子方向与窗口光源方向不一致的现象吧。显然,画面以外的左上方还有另一个光源,单独照亮了人物。避免了将人物变成剪影,导致质感降低并且融入黑暗的背景中的问题。



电影中还有其他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多个光源,或者用人造光模拟环境光来塑造人物立体感,以及烘托主体。上图的片段中,剧组同样使用了画面以外的光源照亮人物正面以及模拟人物身后的蜡烛光源(很显然,蜡烛光强远远不足产生足够的补光)。



这些技巧可以给我们在摄影布光上给予重要的启示:


布光需要立体,需要突出主体,并且要用合适的光比让人造光融入环境光。


(圣诞树作为主光源,外加两灯补光,控制光比)


-----------------------------


 3. 色彩


电影中的富有质感与诗意的色彩似乎一直是许多摄影师所梦寐以求的效果,以至于许多人做了许多电影效果的LUT以及Lightroom预设。但是很遗憾,不少套用这些预设的片子并没有电影效果,反而比原片逊色不少。这是因为对电影本身的配色思路不够了解,盲目套用后期预设所导致的结果。


 


那么学习电影色调,最基本的就是要学会分析电影中的配色和调色思路。我在之前发布的视频中解释了《银翼杀手2046》中灵活运用的配色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不一定是后期如何调色,而是利用布光和场景中各个色彩的搭配营造出合适的色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我制作的视频课程:


https://www.weibo.com/1575333582/G1TPzlPXe?from=page_1005051575333582_profile&wvr=6&mod=weibotime


以及相应的文字教程


https://terryfengphotography.lofter.com/post/31a2a9_1230c9db


---------------------------------


 4. 形式与内容


我们经常感慨电影中巧妙的构图,绚丽的色彩以及震撼的光影,却容易忽略这一切形式上的安排都是为故事服务的。没有故事内容,一切形式都显得空洞无力。许多摄影师由于太注重作品的形式美,让他们的作品看起来十分“糖水”,缺乏内涵。


 因此我们在讨论电影的时候,一定要将构图、色彩和光影等形式上的技巧与具体的内容相结合,分析清楚了内容对形式的需求才能有效地把握形式美。


 例如在电影猩球崛起3中,为了表现人类的冷酷无情,使用了强烈的分割光将反派人类半张脸完全放进黑暗中,甚至连眼睛都看不到。相反,在他对面人情味十足的猩猩却获得了较为柔和的布光,也能清楚地看见充满人性的双眼。此外,人类在构图上处于画面偏右而猩猩则在正中间,这也是为了在对比中突出猩猩的主角地位而巧妙安排的。




一个看似简单的电影对白画面包含了大量技巧与思路。摄影也是如此,不论采用何种布光,构图,还是色彩,都要和内容紧密结合。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摄影的时候,一定要先明白自己试图在照片中想要表达的情绪或者观点。譬如在上图中,我需表现人物情绪的安静,那么重点就是人而不是景,大环境中突出人物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主体放在画面中间,因此使用中心构图。通透明亮的环境可以带来清新的感觉,也能够烘托安静这一情绪,因此选择在太阳落山之前,在逆光方向进行拍摄(太阳落山后光线太柔和,缺乏方向性,情绪略显压抑;太阳角度太高,直射光太强烈,情绪感较强,不符合安静的题材)。最后考虑到表达安静情绪的色彩往往是低饱和度的冷色调,因此在后期调色的时候选择了蓝色和青色为环境色调,渲染气氛。



---------------------------------


 总结


总而言之,我们在摄影中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需要有强烈的理由,摄影师需要知道他们的理由,并和画面所需要表达的情绪与观点联系起来。恰好电影中每一个画面都有着很强的故事性以及情绪感,拍摄过程中也非常注重利用各种元素讲述故事,强化情绪。因此在分析电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专业拍摄团队选择构图、光影和色彩的理由,给我们摄影以巨大的启发。


 最后,希望大家在这篇文章中也能有所收获,意识到电影对摄影师的巨大帮助,在今后的课程中,我也会有选择地为大家推荐一些值得学习的电影并讲解其中的摄影奥秘。


这篇教程的视频版将发布于b站(因为时间太长,无法上传微博)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一些零碎的摄影心得会发布于公众号:Maybephotography





评论

热度(1807)

  1. 共8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